Telegram因其加密性和群组功能,已成为“人肉开盒”活动的主要平台之一,涉及个人隐私泄露、网络暴力甚至跨境犯罪。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:
1. “人肉开盒”的操作模式
技术手段:通过Telegram群组或机器人(如社工库Bot)输入社交账号,即可快速获取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、开房记录等敏感信息。部分服务需付费,支持虚拟货币交易以规避监管。
组织性:案例显示,未成年人也可通过境外平台组织跨省市“开盒”活动,并煽动群体骚扰受害者。
2. 典型案例与危害
普通人:一名反诈博主因发布隐私保护视频遭报复,个人信息被制成“遗照”,家人受牵连。
公众人物:明星如张馨予、赵露思等因反对虐待动物言论被虐猫团体“开盒”,社保信息遭泄露。
不露脸主播:即使使用虚拟形象,仍被曝光真实姓名、户籍信息,持续收到恐吓邮件。
3. 平台责任与监管困境
Telegram的争议:香港曾因平台拒绝删除“起底”内容考虑封禁,但最终未实施。其加密特性被批评为犯罪“温床”。
法律应对:香港修订《个人资料(私隐)条例》,将“起底”刑事化,但跨境执法难度大。
4. 用户防护建议
减少信息暴露:避免在社交平台关联真实信息,定期检查隐私设置。
警惕陌生链接:黑客常通过钓鱼攻击获取数据。
当前,Telegram上的“人肉”产业链已形成全球化黑灰产,需技术、法律与国际协作共同应对。
tags标签:TG中文版纸飞机(2)Tg纸飞机安卓版(3)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zhtcn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